关键词:工程测量 测绘技术 数字化技术 分析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surve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quirements in strict theory, rigorous measurement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to do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urveys in the main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used.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测绘科技的迅猛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都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了方法,使得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
一 工程测量技术
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统称为工程测量。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建筑、桥梁、水利等,它不仅仅包含工程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测量,还包含了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对工程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即针对各种情况作出应变。它直接为各项建设项目提供一系列的工程工序测量服务,如果没有测量工作为建设工程提供数据和图纸,并及时与之配合和进行指挥,任何的建筑工程都无法进行。
工程测量只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及表现: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控、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预测分析与预防措施、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1、工程测量中的地形图测绘2、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优化3、施工放样技术和使用方法4、工程建筑变形分析与预测5、工程测量的通用与专用仪器的使用6、测量工作中的误差分析及测量评查理论。工程测量一般可根据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建成设施工和运营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全监测”三个部分,这个三个阶段对测绘工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施工要求:(1)规划设计阶段:主要作用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此外还需要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水温等,对于比较重要的工程区还要进行稳定性的监测。(2)施工阶段:包含的工序比较多,主要有监理施工控制网、工程建筑物定线放样、施工质量控制、开挖与建筑放量测绘、工程竣工测试、变形测量以及设备的安装测量等工作。(3)运营管理阶段: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水平位移、沉陷、倾斜及摆动等定期或连续监测,监理工程管理,维护信息系统。
工程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1、从布局上考虑,应该遵循“有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精度上应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在测量程序上应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2、在测量过程中应该遵循“时时检查、避免错误”的原则。
二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程测量与测绘工作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各种数据的提取与图像的形成,都与数字化技术密切相关。它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借助各种数字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软、硬件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输出、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等的测绘工作。
数字化技术的优点:1、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比较直观生动地显示出地形、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并且直关便捷,在基本结构上面提升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数字及文字等各个方面,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读懂的不足之处。2、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非常便捷,可以做到随时掌握到最新的产品信息,并且可以随时进行修正补充,随之形成新的图像以供参考。3、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能够对产品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数据改善,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图件,并且能够方便快捷的拼接、修改、放缩图形。4、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借助计算机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并且针对这些设计的不同方案作出分析与比较,对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总体来说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自动化效率较高,出错率低,测绘所出图形精确、美观、规范。
此图为数字化测图的系统组成图
工程测量中应用到的数字化技术:
(一)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对图形及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和修改,在地理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工作量相对较大,对此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于满足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的已有纸制地图可以借助数字化仪器将具体数值输入计算机,经过编辑修改后得到所需要的数字图形。目前使用的数字化仪器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技术使其走向自动化、数字化,实现了高精度。
(二)数字化成图方式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测图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量,环境比较,工序复杂,数据处理和成图工作也很繁琐,耗费时间长,只能绘制单一图形,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高精度、小劳动量、更新快捷方便、便于携带、易于等优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由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跟电子平板。外业数据采集主要用内外业一体化,主要设备是全站仪、GPS等,精度高、误差小、分工明确,成图效率高。
三 工程测量中的测绘外业
工程测量中的测绘项目一般有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两部分,测绘外业是测绘工作的基础,决定了测绘成果的质量。测绘数据的外业采集主要保括两部分:一、拟定外业数据采集计划。根据测绘任务书和技术设计、规划整体进度表,在测绘进度前提下进行数据采集,根据当天的实际测量情况适当做出调整,是整个测绘外业做到高效合理。二、测绘数据的外业采集。严格按照采集计划表执行,尽量减少失误,对地表调查要做到到位、精确、不遗漏,先设立测站点,进行后视点数据设置,外业观测完成后,利用数据采集仪器,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而后转换为图形,进行实时编辑,在数据采集仪器和计算机上设置相同的通讯参数,以保证外业采集数据的准确率。
测绘项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对测绘项目计划监督、控制协调等,以实现项目目标全过程管理的总称。测绘数据外业采集是整个测绘工作中一项工作量比较大的工作,同时又是整个项目的关键基础性工作,测绘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
结束语:目前我国在工程测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工程测量内外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此,工程测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青岳.工程测量学[M].绘测出版设.1984
【2】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 潘正风、杨正尧.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2004
【4】 陈龙飞.工程测量[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5】 卢静文、张胜良.地形图测绘外业数据采集[J].2003
关键字:测量概念; 测量技术; 基本原则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measure is to point t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rvey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use of various measurement phase of the theory, method and the floorboard of the technology.
Keyword: measurement concepts; Measuring technology; Basic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TU1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
二、技术现状
(一)地面测量仪器
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二)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1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80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四)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500 。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三、结语:
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从而使工程测量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 工程测量 测量技术
0、引言
工程测量工作既是施工的基础工作,又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见,工程测量工作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新型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测量工作认真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施工安全可靠性。
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特点
对于建筑工程的测量工作特点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度要求高。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对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额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施工测量误差的严格控制。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大多数建筑工程而言,多采用阶梯状流水作业方式,大量采用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幕墙工程与结构工程等,这同时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额要求。(2)影响因素多。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受到测量人员与仪器本身误差因素外,还受到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技术难度大。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测量累积误差不断增加。加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建筑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不断降低。
2、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旋工控制网。
3、施工控制网测量
3.1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和特点布设,一般布设成矩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随着全站仪的普及,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平面控制网。
3.2建筑物施工高程控制网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主要建筑物附近的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三个。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值一般采用工程±0. 000高程值。±0.000高程测设是施工测量中常见的工作内容,一般用水准仪进行。
4、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测量技术的应用
4.1 施工控制点的布设与施测
在施工控制点的布设过程中,应对工程建筑的地形、走向、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与分析,控制点应均匀布设,并要求通视,确保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4.2 轴线与各控制线的放样
对于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而言,应坚持“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逐级控制原则,并结合工程结构特点与现场施工需要,以指定的点为高级控制点,并沿施工场地周围敷设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导线控制网。在控制网建立之后,应对导线全长的相对中误差以及方位角的闭合差等参数进行检核,确保其各项指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当场地平面形状较为复杂且控制点布设难度较大时,在施工测量的整体控制过程中,应选择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控制方法,并确保内外联测。在轴线控制时,应确保边长不应过长,并由此作为工程施工的二级测设导线,以避免因工程高差太大而产生的影响。同时,为了防止地上与地下部分结构测量放样误差超限,应提前在基础护坡的周围布设 “十”字轴线控制点,并与Ⅰ、Ⅱ级导线点联测,以确保施工测量精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对轴线控制点进行测放时,应按照常规的正倒镜投点法进行测设,严格复核后,采用极坐标法或内分发测放出其他线以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
4.3 竖向标高控制
根据建筑等级以及测量设计要求,选择相对应的等级水准测量控制方法。对于±0.000 以下的工程结构而言,因基坑较深,选择水准仪高程测量方式向基坑中传递,以获得基底的高程,在经过反复的检查以及闭合差调整后对其进行保护来作为标高基准桩,并将桩数控制在3个以上。对于±0.000以上的建筑结构而言,为了避免标高超限现象的发生,应对标高控制点进行联测,在进行检核后再进行上层建筑结构的标高传递,并在适当的位置布设标高控制点,将其精度控制在 ±3mm 以内。
5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
5.1工程测量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墙柱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楼板、构件的平整度控制等。其中,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总体垂直度。所以,每次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测量放线。通过了测量放线不但能够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上一道工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其他专业的施工人员及时处理质量问题,避免问题的累积。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能为模板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点,是模板施工平整度的保证。如果垂直度偏差过大,必须通过装饰阶段的抹灰等措施来弥补。除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说,还会埋下一个隐患:抹灰的厚度过大,容易造成墙面空鼓,从引发外墙渗漏等质量通病,导致高空坠物的危险。
5.2工程测量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建筑物经过装饰装修阶段将成为成品或半成品交付业主使用,前期主体所遗留的|量缺陷问题必须通过这一阶段进行整改、处理、隐蔽。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室内外地面标高控制;外墙装饰垂直度控制;局部构件、线条的施工放线,内墙装 饰平整度、垂直度测量等。其中,室内外地面标高控制线是保证建筑装修地面整体平整度的重要依据;砖砌体平面放线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按图施工的前提条件。外墙装饰垂直控制线的测量精度很大情度上决定外墙的整体装修质量,是外墙抹会、墙面砖、幕墙施工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5.3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变形观测对工程质量的意义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观测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监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及时分析理由采取措施,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变形观测具体包括:基础边坡的位移观测;建筑物主体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等。准确的观测成果为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了最有效的保证。特别是在深基坑施工、填海区、地质断层构造带的施工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建筑物沉降、位移等引起的边坡及道路坍塌、楼房及桥梁倒塌等安全质量事故屡见报端。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作好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测量与安全事故常常有关联的,具体不做阐述。
参考文献
[1]刘海洋,张国旗.测绘新技术与工程测量的内在联系[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
[2]李建光,李新星.浅谈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为工业建设测量而建立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总称。它是工程建设中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要建立地形测图控制网,用来控制整个测区,保证最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在施工阶段,要建立施工控制网,以控制工程的总体布置和各建筑物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在经营管理阶段,根据需要建立变形观测控制网,用来控制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以鉴定工程质量,保证安全运营,分析变形规律和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各阶段所要建立的控制网,共同的特点是精度要求高,点位密度大。由于网的作用不同,使得测图网、施工网和变形网又都有各自的布网方式和精度要求,因此多是分别依次建立或者在原有网的基础上改建。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
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
1 解析法
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的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的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的不同,网的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的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在工程测量中,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都需要作优化设计。由于采用GPS定位技术和电磁波测距,网的几何图形概念与传统的测角网有很大的区别。除特别的精密控制网可考虑用专门编写的解析法优化设计程序作网的优化设计外,其他的网都可用模拟法进行设计。模拟法优化设计的软件功能和进行优化设计的步骤主要是:根据设计资料和地图资料在图上选点布网,获取网点近似坐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模拟观测方案,根据仪器确定观测值精度,可进一步模拟观测值。计算网的各种质量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精度应包括点位精 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模拟观测方案,根据仪器确定观测值精度,可进一步模拟观测值。计算网的各种质量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精度应包括点位精度、相邻点位精度、任意两点间的相对精度、最弱点和最弱边精度、边长和方位角精度。 进一步可计算坐标未知数的协方差阵或部分点坐标的协方差阵,协方差阵的主成份计算,特征值计算,点位误差椭圆、置信椭圆的计算等。可靠性包括每个观测值的多余观测分量(内部可靠性)和某一观测值的粗差界限值对平差坐标的影响(外部可靠性)。灵敏度包括灵敏度椭圆、在给定变形向量下的灵敏度指标以及观测值的灵敏度影响系数。将计算出的各质量指标与设计要求的指标比较,使之既满足设计要求,又不致于有太大的富余。通过改变观测值的精度或改变观测方案(增加或减少观测值)或局部改变网形(增加或减少网点)等方法重新作上述设计计算,直到获取一个较好的结果。
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下述优化设计策略:先固定观测值的精度,对选取的网点,观测所有可能的边和方向,计算网的质量的指标,若质量偏低,则必须提高观测值的精度。在某一组先验精度下,若网的质量指标偏高了,这时可按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指标ri,删减观测值。ri太大,说明该观测值显得多余,应删去;若ri很小,则该观测值的精度不宜增加。这种根据ri大小来删除观测值的方法称为从“密”到“疏”,从“肥”到“瘦”的优化策略。
2 模拟法
从模拟法优化设计的整个过程来看,它是一种试算法,需要有一个好的软件。该软件除具有通用平差软件的功能外,在成果输出的多样性、直观性,在可视化以及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面都有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设计者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用模拟法可获得一个相对较优且切实可行的方案,可进一步用模拟观测值作网的平差计算,同时可模拟观测值粗差并计算对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数学扭曲法或蒙特卡洛法。对于一个精度、可靠性以及灵敏度要求极高的监测网或精密控制网,作上述优化设计和精细计算是十分必要的。
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测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测绘新技术的发展,给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程测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根据测量工作需要,在测区内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在各控制点上建立地面标志和测量觇标,使各控制点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矩形、中点多边形、折线形和多边形等,从而形成平面控制网。其中以三角形为主要图形,用经纬仪观测全部角度(至少要有一条起算边长)的网称三角测量网(或称测角网);以三边形为主要图形,用电磁波测距仪观测全部边长的网称三边测量网(或称测边网);边、角均测的称边角网;以折线形为基本图形,既测角又测边的网称为导线网;单一折线形则称导线。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一般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亦可根据工程需要与现场条件布设全面网或越级布网。它们可以采用三角测量网,三边测量网或导线网的形式来布设,亦可布设为边角网。
群体工程由于占地面积大、楼体栋号多且布局多样,而造成测量放线工作距离远、点位多,在实际操作时控制点位的确定、点位的使用、准确度等均成为群体工程放线的难点。
关键词: 测量放线;控制点;轴线网; 极坐标; 垂直投测
Abstract:
Group engineering because covers an area of big, bringing DongHao more diverse and layout, and cause a measuring unreeling work of distance, more point,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control point to determine when the use, accuracy, point are become group the difficult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Keywords: measuring unreeling; control points; Axis nets; Polar; Vertical measurement for
中图分类号: P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总结了“通州区马驹桥物流基地D01地块A座办公楼等16项”工程测量放线的定位方法和基本原理,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4个基准坐标点引测出11个二级控制点和车库的轴线控制网,利用二级控制点引测出15个单体楼的楼体定位点,再由车库的轴线控制网对15个单体楼的楼体定位点进行复核,确保点位的准确性。在单体楼的控制点确定后,由每个楼座的4个控制点进行平行偏移1米后确定出每个楼层的垂直投测点,使用激光垂准仪向投测进行楼体的垂直度控制。
通州区马驹桥物流基地D01地块A座办公楼等16项工程所在地为通州区马驹桥镇,北临兴贸二街,西临融商五路,南临兴贸三街,东临融商四路。总建筑面积204779.62平米,地上建筑面积:154672.62平米,其中商业面积:3000平米,办公面积:151672.62平米。地下建筑面积:50107平米。本工程包括A座~R座15个子项及地下车库。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大、群体栋号多,车库东西向37条轴线,总长度276.30米;南北方向A~e29条轴线,总长度213米。各楼座朝向均不相同,楼座定位采用GPS卫星坐标定位。工程测量放线工作距离远、点位多,工程土方大开挖,部分点位无法通视,在实际操作时控制点位的确定、使用、准确度等均成为本工程放线的难点。
图1 本工程总体平面示意图
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和施工测量方案优化选择配备仪器,所使用的仪器精度均满足大型群体工程施工测量仪器要求。
1 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由建设单位委托测绘公司在工程周围提供4个GPS点,形成闭合控制点网。此四个GPS点为一级控制网的控制点,点坐标见图2;对此4个GPS点进行校核,校测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可以使用。依据工程总平面定位图及4个GPS定位点对测绘单位给定的建筑物定位点(简易钢筋)进行复核,定位点偏差在0~30mm范围,测量误差较大,故此放样点只能作为土方开挖放坡及现场临设施工依据。
图2 楼座定位控制网图
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在基坑四周建立两套控制网。
第一套:由四个一级控制点引测出0#点、1#点、2#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9#、10#点共11个控制点,分别从GPS1和GPS3两点进行引测,并对邻近各点进行校核,形成各楼座定位的二级控制网,见图2。
第二套:由四个一级控制点引测出a#点、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j#点、k#点、m#点、n#点共十二个轴线交点,作为地下车库结构施工轴线控制点。通过对a#~n#点的角度和距离校核其精度合格后进行控制轴线的测设,依次为:(东西方向)4轴、9轴、20轴、34轴,(南北方向)C轴、G轴、P轴、e轴(图3)。
图3 车库轴线控制网图
由此做出了两套高精度的二级控制网。
两套控制网的校合:当各楼座的控制点准确定位以后,利用车库的轴线控制网控制点对各个楼座的控制点进行校合,以达到各点位的闭合使其准确无误。
2 楼座定位施工测量
工程开始后,由于土方全面开挖及CFG桩施工的插入。受边坡及大型设备的影响,最初建立的二级控制网无法通视各楼座定位点,且基坑内控制点的保护工作非常困难,无法设置内控点。为此利用计算机excel软件编制放样点位自动计算表。如下表一、表二:
表一:
表二:
利用4个一级控制点放出二级控制网的点位
已知其中某两个一级控制点坐标GPS2:X=288303.393、Y=519284.972;GPS3:X=288176.750、Y=519076.004。以GPS2为基准点,GPS3为照准点,求出已定好位置,但坐标未知的10#二级控制点位,将GPS2点、 GPS3点分别输入到已编制好的坐标正算表格中,利用全站仪对10#点的观测数值(角度0o、水平距离132.660m),输入到表格相应位置,即可自动计算出二级控制网10#点的坐标值为:X=288245.506、Y=519189.456。见下图4
图4 坐标正算
利用二级控制网的0#点、10#点放出B座控制点:
已知二级控制网0#点坐标:X=288282.750、Y=519166.884;10#点坐标X=288245.506、Y=519189.456,以0#点作为基准点,将全站仪立于0#点部位,将10#点作为照准点,照准10#点,利用已经编制好的放样计算表,在计算表的相应位置中输入0#点、10#点的坐标点及需要定位的已知坐标点B1点(X=288316.328、Y=519117.646),计算表将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公式自动进行计算,计算出0#点与B1点之间的距离(59.597m)、及以0#点为基准点,10#点与B1点之间的夹角(155.51o),按照计算表格计算的距离和角度数据,操作全站仪,实现已知点的定位放线。
图5 放样计算
利用以上理论,进行二级控制点位及各楼座控制点位的放样及计算,操作简单,技术人员无需悉心研究全站仪的各项功能,便能实现已知点和位置点的计算及放样。
3 结束语
通州区马驹桥物流基地D01地块A座办公楼等16项工程,在工程定位测量放线工作过程中,利用所掌握扎实的测量基本理论及计算机辅助和有效的技术方法,克服了现场单体楼座繁多且布局多样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了全站仪高速度、高精度的优点,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为后续施工全面顺利展开提供最大化的时间保障。此外本结构工程顺利通过“长城杯”验收,并得到了专家及各方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关键词:工程测量管理;工程测量技术;问题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各项工程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因而,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程测量工作能够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应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发挥工程的应用效用。在工程测量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测量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保障工程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提高工程质量。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测量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工程测量工作的发展,但是,工程测量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因此,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下面简要叙述。
1 工程测量概述
工程测量工作涉及到我国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为对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阶段、工程的施工阶段以及工程的使用阶段的数据进行测量,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建设与应用。因此,工程测量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在具体的工程测量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工程测量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保障整个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从而为工程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
2 工程测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测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效果与社会反响上来看,我国的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工程测量工作不能完全地发挥作用,阻碍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管理机制不完善
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完善的、健全的管理机制,这就导致管理人员在进行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有效的科学依据,不能对工程测量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得工程测量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保障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1)首先是在测量人员的管理上。工程测量工作是一个流动性十分大的工作,其工程测量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这是由于工程测量工作的条件艰苦、工作量大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工程测量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给工程测量管理工作设置了许多障碍。(2)其次在测量设备的管理上,由于工程测量工作经常在严峻的户外条件下进行,这就导致测量设备经常发生故障或丢失,许多测量设备的精准度发生了偏差却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因而导致了工程测量数据以及结果的不准确,影响了工程质量。(3)最后体现在对工程测量的质量管理上,因为在工程收尾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会更多地关注工程的质量而不是测量工作的质量,没能对测量仪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测量质量下降、测量结果不准确。
2.2 人员素质不达标
人力资源是工程测量工作开展的有效支撑,工程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需要具有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测量工作人员的参与,否则,将会影响测量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国整体的工程测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测量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工程测量工作的准确性。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测量工作时,经常不能做好准备工作,没能及时将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在测量的过程中,放样不准确,意识差,工作拖沓,没能够将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放在心上,落实不到位,导致工程测量工作不能及时准确地完成。一些新来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和老员工完成工作交接,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整个工程测量的队伍中来,使得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降低,不能及时完成工程测量工作,甚至造成测量误差,影响工程测量效果,影响工程质量。
2.3 测量方式、方法管理不善
工程测量工作对测量工作人员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在具体的工程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运用许多高科技的、先进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技术进行工程测量工作。然而,目前,许多测量单位采用的测量方式不够先进,没能与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接轨,而且许多设备和技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够,严重的影响了测量工作的精确性,使得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在另一方面使得测量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工作中的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3 加强工程测量管理的措施
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对工程测量技术的提高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程测量工作中,应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提高工程测量管理水平,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保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工程测量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以及技术管理体系。首先,要注重对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工程测量工作人员流动大的情况,最好建立科学合理的留人机制,完善工程测量人员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加强对测量设备的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设备使用条款,设备使用前要进行校准,设备的使用要签字才可取走,使用完之后要及时维修保养,及时归还,并且检查归还的设备食是否存在损坏,如有问题,及时修理。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工程测量技术管理体系,对工程测量技术要科学创新,对传统的、不适用的技术及时整改或淘汰,积极引进先进的工程测量技术,提升工程测量的整体水平。
3.2 加强对工程测量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
工程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对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测量工作中,要注重对工程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要对工程测量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提升,提升工程测量人员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工程测量工作往往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艰苦的精神尤为重要。要加大对工程测量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经常举办相关的培训,提升工程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他们工程测量工作的熟练度。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确保工程测量人员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测量工作,保障测量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并且及时更新测量新技术,使测量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学习和了解最新的工程测量技术,提升整个测量工作团队的整体的技术水平。
3.3 加强技术与仪器的管理
现阶段的工程测量技术正在受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使得工程测量技术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因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应该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与仪器的管理,根据不同的工程测量设备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工程测量技术与设备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工程测量工作中来,更好地为工程测量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鲁新生.加强工程测量新技术应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J].民营科技,2011(10).
[2]周爱萍.浅谈工程测量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11(2).
关键词:工程;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它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从工程的角度审视,常见的工程有建筑工程、道路(含公路与铁路)工程港口工程、国土资源工程、水利工程、地下工程、电力工程以及海洋工程等。
1..工程测量的四个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 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和配合地质勘探、水文测验进行测量。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有人工测图和航空测量两大类。人工测图是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再依据控制点对地物、地貌的特征点进行逐点测绘。它主要用于小范围的大比例尺成图。航空摄影测量是对地面进行空中摄影,取得像片信息,再据以测绘地形图。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由于测量仪器和软件系统的发展,可应用多功能的电子速测仪,迅速地取得地物、地貌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将其输入制图系统自动绘图,使人工逐点测绘的方法日趋自动化。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 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出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和高程位置,作为施工和安装的依据。一般先建立施工控制网,定出主轴线,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分别采用坐标法、交会法以及准直的方法对各个细部的平面位置进行放样,用水准或其他方法测设高程。应用激光技术建立可见的方向线或平面,使定线放样工作大为方便。还可用光电池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驱动控制设备,实现自动化定位。例如,在采用工具或盾构(一种施工机具)开挖地下坑道时,就已采用这种自动化的设备导向。应用陀螺经纬仪在地下坑道中测量方位角,为定向测量和控制地下导线测角误差的累积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相向开挖坑道的贯通精度。
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工程竣工后,为监视工程的状况,保证安全,需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即变形观测。有时在施工阶段就已进行这种观测。它的基本内容是观测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并对观测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这项测量工作的特点是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为此除使用光学的和机械的测量方法(如精密水准测量、视准线法和引张线法)外,还可应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将观测点的空间位移转变成电信号输出,自动地进行连续观测,以提高工效。根据多次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设计和施工质量作出鉴定,借以改进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还可以判断建筑的物稳定性,预计将来的变形,为经营管理(或施工)提出建议。
2.工程测量中测量仪器的应用
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的应用,是地面测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经纬仪具有自动记录、自动改正仪器轴系统差、自动归化计算、角度测量自动扫描、消除度盘分划误差和偏心差等优点。全站仪测量可以利用电子手簿把野外测量数据自动记录下来,通过接口传输到计算机,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测量数据的自动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还可以把由微机控制的跟踪设备加到全站仪上,能对一系列目标自动测量,即所谓“测地机器人”或“电子平板”野外直接图形编辑,为测图和工程放样向数字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激光水准仪、全自动数字水准仪、记录式精密补偿水准仪等仪器的出现,实现了在几何水准测量中自动安平、自动读数和记录、自动检核测量数据等功能,使几何水准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激光准直仪和激光扫描仪在高层建筑施工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国产JDA系列多功能自动激光准直仪,具有6种自动保持精度的基准,可用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的轴线测控;滑模测偏、测扭、水平测控;构筑物与设备安装放线控测;各类工程测平,变形观测等。陀螺经纬仪是用于矿山、隧道等工程测量的另一类主要的地面测量仪器,新一代的陀螺经纬仪是由微机控制,仪器自动、连续地观测陀螺的摇动并能补偿外部的干扰,观测时间短、精度高。
工程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观测值粗差的研究促进了控制网可靠性理论,以及变形监测网变形和观测值粗差的可区分性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针对观测值存在粗差的客观实际,出现了稳健估计(或称抗差估计);针对法方程系数阵存在病态的可能,发展了有偏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相区别,稳健估计和有偏估计称为非最小二乘估计。 建立改正数向量与观测值真误差向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对多个粗差同时进行定位和定值,这种方法已在通用平差软件包中得到算法实现和应用。方差和协方差分量估计实质上是精化平差的随机模型,过去一直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实际中,要求对多种观测量进行综合处理,因此,方差分量估计已成为测量平差的必备内容了。目前,通用平差软件包中已增加了该功能,但还需要在测量规范中明确提出来。需要指出的是:许多测量作业单位喜欢采用附合导线进行逐级加密,主要依据目前规范中有关一、二、三级导线和图根导线的规定。无疑附合导线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多余观测少,发现和抵抗粗差的能力较弱,不宜滥用。建立一个区域的控制,首级网点采用GPS测量,下面最好用一个等级的导线网作全面加密。从测量平差理论来看,全面布设的导线网具有更好的图形强度,精密较均匀,可靠性也较高。
关键词:工程 ;测量 ;测量技术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survey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directly services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in close combination of discipline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 in China!Key words: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techniques
中图分类号:TU19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前言
工程测量是从人类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是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一种手段。随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技术实力及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各个因素控制也更加严格。工程测量作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工程测量放线工作失误,造成大厦楼梯倾斜,最终成为烂尾楼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准度,同时也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
一、工程测量的定义及分类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它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1.按照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分类。按勤务员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2.按照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分类。按照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二、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分析 1.TMS隧道测量系统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TMS是隧道测量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TMS Setout隧道放样和TMS Profile隧道断面测量全站仪机载软件包,两者有共同的数据处理平台TMS Office。其中,TMS Office主要用于管理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后的处理和定义工程数据。TMS隧道测量系统应用于引水隧道测量是最新的技术,引水隧道施工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的进行开挖轮廊线放样,测量开挖的断面,在竣工后,测量一定间距内竣工断面和检查浇筑回填的情况。早引水隧道测量中使用TMS隧道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机载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量,并且全站仪还可以自动将满足条件的数据保存到其的CF卡上,这些测量的数据精度很高,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可以使用TMS Office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个软件操作很方便,性能也很稳定,极大方便断面报告的输出,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出格式,例如PDF、EXCL、TEXT等格式。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详细的各种信息,像断面列、超欠挖面积列、断面桩号、断面点列、施测仪器、日期和人员等信息。这个软件还可以进行地质超挖面积的计算和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断面中心等计算。总之,TMS隧道测量技术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2.GPS测量技术在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车辆导航、变形监测、航空航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的独特性,GPS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测量中也有广阔的应用。由于GPS测量仪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测量不再受到地形地势等条件的影响,通过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布局类型,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中的传算点和过度点的测量工作,使控制选点变的较为灵活。并且控制测量也可以不受到时间、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了。
GPS测量技术的优点体现的更为明显,控制测量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布点,在此应用GPS高精度的特点,测量工作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和减小工作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例如,在引水式工程中,特别是长距离引水工程,明渠引水对地貌的损坏很大并且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对人力和时间的消耗将会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在项目建议书和设计施工阶段都采用GPS测量技术,就可以克服这些工程所面临的地形地势、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省去大量的人工控制复核,大大减少甚至省去中间过渡点的测量,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GPS测量得到的数据精度很高,大大方便以后的工程建设。 3.工程测绘数字化分析。现代测绘技术和测量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测绘方式。数字化测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PC机上直接反映出地形、地貌等我们所想得到的数据或者图像,特别是当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但是受到经费或者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这种测绘方法的优势就被充分体现出来。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而仅仅需要PC机、数字化仪器或者绘图仪和扫描仪再加上数字化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工作的目的,更可贵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数字化的成果。总而言之,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劳动强度小,方便、精度高和便于管理应用等优点,在工程测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工程测量中的遥感(RS)技术。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之所以普及的如此迅速,因为它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经济性等优势。目前,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成为了对地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可以为工程测量中快速的提供基本地形图、地籍图等,十分便利。
三、结后语
关键词:工程测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各个单位按照国家的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单位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要对各个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已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然而,单位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如何与原有的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建立测量一体化管理,值得研究。[参考文献:
1张革,《测量管理体系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讨》,科技经济市场,2013
2王伟伟,《工程测量内业管理实践及其技术探析》,科学传播,2011
3唐贤祥,钱海英,《大型水电工程测量管理》,云南水力发电,2010]
1.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现在许多测量单位需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所控制的测量过程,就是数据采集、处理、呈现的过程。如果长期维持过时的测量管理方法,将会出现管理不到位、重复工作,影响单位管理效率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测量管理体系融入测量工作之中,以利于提高测量外业和内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1
2.进行测量管理的法律和技术依据
测绘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是测量管理人员进行测量管理的主要依据。工程测量工作最重要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最重要的规范是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对于个别工程,除政府管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在国家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行的基础上,还会针对工程特点提出一些附加的技术标准及要求。测量管理人员应根据单个工程项目的特点,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认真研究,并组织人员进行学习。
3.测量管理的内容1
测量管理一般由四个关键过程构成,它由一个基本过程和三个支持过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成图的实现过程是测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基本过程,它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外业直接测量数据的过程和内业数字化处理数据的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制定测量任务:以用户的测量需求为关注的焦点;规定测量的数据精度;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工作,及时对测量成果进行检验。这些过程构成测量管理的第一项管理过程。
(3)测量管理的第二个支持过程是资源管理,它一般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子过程,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要保证按时、按质、按量提供必要的资源。
(4)管理者应组织、策划和实施对测量过程的有效监视、分析和改进。这是测量管理
的另一个过程,它包括对测量管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实现审核、监视,以实现效率的提高;对测量人员、测量过程、测量仪器的不合格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通过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测量管理的有效性。
4.工程测量外业的管理
(1)对测量使用的所有控制点加以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如果发生移动和损坏 ,应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2)用于工程测量的仪器,应按照规定的日期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外业前 ,列出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检查是否完好。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 ,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 ,并对上次测量成果作检核;
(3)用于测量的原有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如发现问题应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问题解决后 ,才能按原有资料进行测量和放样;
(4)在进行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应对现场进行查勘 ,明确测量方法、测量所用桩点以及测量目的。同时应保持测量人员、测量仪器、测量作业方法相对固定;
(5)对于原始观测值的记录,应在现场用铅笔或钢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观测手簿中,字迹应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擦改、转抄。在以后进行工程测量内业处理前,应先对观测手簿或记录进行整理。保证各项记录清楚,填写齐全。原始观测数据,如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距离及水准测量的厘米及以下数值不得进行更改,其他原始记录不得连续涂改。外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计算外业观测手簿中所有需要检核的内容,并检核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确认符合规定后,方结束外业;
(6)复核外业测量的原始数据资料,同时应该对观测手簿上的所有计算数据进行复核,包括所用的点名、测站、施测方法、观测数据以及检查记录的日期是否正确等。
5.工程测量内业的管理2
从目前的工程测量经验来看,外业测量会带来大量的测量数据需要内业处理 ,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的工程测量,其外业测量数据的内业处理已经不能简单地采用人工计算处理。对工程测量数据处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内业计算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误导以后的工作。因此表明了工程测量内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1)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成果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为避免处理结果出错,所有内业成果和计算资料必须进行复核,测量成果、处理过程等要详细记录,并签好姓名及日期。工程测量的数据必须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需要抄录资料时,必须认真核对。进行数据计算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步步有校核。最后,为了保证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测量数据内业完成计算后,应检核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2)测量技术人员对所有的测量数据,应当使用规范的手簿即时记录,文字和数字要做到清楚、整齐以及美观,对采用电子记录的数据也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妥善保存。内业数据处理的人员应该对所有测量数据的电子记录以及成果资料采取记录复核制,并且应对外业作业的测量数据成果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精度要求的外业测量成果应要求外业测量人员重新测量,待主管测量工程师检查并符合施工测量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使用并指导下一步施工。
(3)测量管理人员在计算放样数据前,应该对与测量相关的施工图纸进行整体复核,以保证由这些数据计算所得出的设计数据是准确无误的。当发现施工图纸数据与之前复核的数据结果不对应,则应该及时采取修补工作,要在放样之前 ,及时改正错误,得出正确数据,以保障施工的顺利完成。
6.加强沟通协调工作,获得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支持3
(1)加强与单位上级管理者的沟通,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置高精度、高性能的测量仪器,组建技术雄厚、管理先进的测量队伍是更好的完成测量工作的基础。
(2)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相互理解与支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顺利开展工作。
(3)加强与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主动支持各部门的工作,形成各部门合力支持测量工作的局面。
(4)加强各个部门工作之间、人员之间的沟通,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7.建立工程测量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3
(1)应根据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实际情况编制测量工作大纲,作为工程测量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制定劳动纪律管理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内业工作管理办法等。
(3)编写工程测量质量管理办法、控制测量精度办法、施工放样质量办法、内业质量管理办法等质量控制文件并公布执行。
8.质量控制是工程测量管理的重点3
质量控制是工程测量工作的重点,测量工作要建立“精度高于速度”的管理概念。应根据工程所需测量精度,细化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从测量人员资质、测量仪器、控制测量、施工放样、验收测量、竣工测量和图纸绘制各方面入手,对测量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测量工作,以此杜绝一切质量事故的发生。
总结
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提高工程测量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管理技术的发展,是每一个测量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是现代测量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笔者通过对成功的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得出提升工程测量水平的相关管理经验和方法,旨在实现的工程测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并为同在进行工程测量的管理者提供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张革,《测量管理体系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讨》,科技经济市场,2013
2王伟伟,《工程测量内业管理实践及其技术探析》,科学传播,2011
关键词:工程测量管理;研究分析;思考探索;工程建设
在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之中需要全面的结合建设施工的主要情况,并且结合施工项目的施工现状,全面的分析工程测量管理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确保建设施工项目可以不断的往制度化、规范化等方向发展。在当前的社会之中,工程测量管理对于施工项目有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桥梁的建设施工、隧道的施工以及高速铁路的建设,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工程测量管理,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的工程测量管理,可以使得建设项目的质量得到提升。总体的来讲工程测量管理是建设项目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且也是现代化施工项目取得成功的出发点和根本性环节,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1 工程测量管理在建设施工项目中的作用分析
当前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大型的施工项目,诸如摩天大楼的建设、高层建筑的施工等等,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工程测量管理。按照现阶段的发展形势而言,工程测量管理工作是建设项目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为建设和施工提供一些相应的技术依据和参考的数据资料。针对建设项目的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工程测量管理策略,需要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为方案一旦提出就不能够更改,要保证高质量的施工就必须要确保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不会出现相应的差错。在实践的施工进程之中任何一项细小的失误或者是操作的不当,都有可能会导致施工出现极大的质量问题。所以在具体的操纵环节之中还需要通过精准的计算和准确的组织规划,避免施工项目出现较大的失误和偏差,确保建设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如果在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之中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不仅会使得施工出现局部报废等现象,严重之时还会使得项目不得不返工,严重的影响了施工的进度,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难题。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之中需要确保工程测量管理工作可以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工程测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最近的几年当中,我国的一些大型施工建设项目对于工程测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规范,而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针对建设项目的测量管理将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措施和管理的对策,在施工过程之中张贴出来的组织方案以及工程测量管理的对策仅仅只是起到了一个装饰性的作用,这样的现状显然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建设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严重之时会使得建设项目出现大大小小的施工事故以及测量的失误等等。总体的而言,在现阶段的建设项目之中工程测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组织规划资源配置工作不合理、不到位。现阶段的工程测量管理属于技术管理部门或者是建设项目部门来进行负责,而相关的技术人员常常会出现责权不对称的情况,难以合理的确保有效的资源配置,如果出现操作的不当,则会对建设项目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第二,工程测量管理的技术人员流动情况比较严重,并且针对测量仪器的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方案。这一点问题也是现阶段的一个重要难题,工程测量管理技术人员是全面的确保建设施工项目施工质量达到规范化标准的重要保障,并且需要长时间的进行野外作业,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和责任,同时作业的条件往往也比较的艰苦。但是在工作之中常常会出现人员流动情况大的现象,整个施工项目的测量技术人员几次更换,严重的影响到了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针对器材的管理也是一个难点,时常会出现仪器的丢失或者是损坏等现象,没有按照既定的方案和规定来针对仪器进行管理。在部分建设施工单位之中更是将仪器的管理规划到了物资管理部门之中,造成仪器使用情况记录不清晰、使用的方式和操作流程不合理等情况,部分重要仪器甚至已经损坏,严重的影响到了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三,工程测量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良莠不齐,并且没有针对建设项目的现状制定出完善的、可行的控制方案以及控制的思路。部分建设施工项目之中所雇用的技术人员是刚刚从学校毕业而来的员工,此类技术人员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一些重点的检测环节,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和掌握,所以会影响到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针对检测工作的方案计划编制和控制思路的制定,也没有一个统一式的规划原则,时常会出现临时放线、布网等情况,再加上技术人员的流动情况较为严重,使得整个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效率极为低下,检测工作的水平也难以得到保障。
3 提升工程测量管理的策略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对实践操作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有着全面的了解。下文将针对工程测量管理的提升对策以及措施方案进行探究,旨在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针对组织方案和控制思路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工程测量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
首先需要施行严格的、规范化的考核评比机制,针对工程测量管理单位的资质以及技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比,确保工程测量管理的专业性可以得到提升,并且逐步的提升在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之中的要求,确保人才的评比机制以及单位的审核机制可以在实践工作之中全面的、彻底的实行。进而使得整个工程测量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改进。采取专业化的考核评比,将有利于建设施工质量的提升,并且对于确保工程测量管理的资源配置也有着巨大的意义,另外,还可以促进现代化的专业技术水准得到不断的改进,诸如一些大型的施工项目,需要严格的落实人员资质以及单位资质的认证考核制度。
其次,需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工程测量管理组织工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基本的指导原则,为一系列的工作指明方向。针对责权不对称以及层次过多等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整改,确立出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的方案,并且确保各项工作可以有着合理化的资源配置,制定出详细的领导方案,提升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最后,制定出详细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施工检测 方案。针对复查以及交接等重要的施工环节,需要确保每一个细节之上均不会出现相应的漏洞和问题,并且在各个环节的工作之中均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做到规范式的作业。
4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工程测量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并且对改进的对策和整改的方案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为现代化的建设项目水平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军雷.浅议现代化的工程测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J].民营科技,2010.
[2] 张联安.试论工程测量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提升不足的方案对策[J].现代中国企业科学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