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命题是教育测量的核心环节之一。命题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基石。挖掘背景素材信息可以实现“一景多问”。

关键词:命题;背景材料; “一幕多话题”

货号:1008-0546 (2012) 07-0080-02

中文图片分类号:G633.8

证件识别码:B

doi:10.3969/j.刊号。 1008-0546.2012.07.034

命题是教育测量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不研究命题的教师无法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助于减轻教学负担。试题类型、考试内容、应满足的要求是试题的骨干和灵魂,而命题的背景材料则是试题的基石。命题的背景材料来源有很多,可以是课本上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上的热点化学事件;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物质,也可以是某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的制作背景等等。有时候有了一个背景材料,只要我们愿意深入挖掘,我们就可以制定出试题类型多,角度不同。 KMnO4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本文以KMnO4为例,对如何挖掘背景材料、如何在做命题时做到“一景多问”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1。从背景材料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开始,考查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素养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标准来确定学生在背景材料中应掌握的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题目,而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以便准确评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应记忆、理解和应用高锰酸钾的一些性质和用途。下表列出了学生后台应掌握的KMnO4的性质和用途可制定的试题类型和测试内容:

命题思路: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它可以氧化许多物质并褪色。利用这一特性,KMnO4常被用来鉴别物质或去除杂质,但同时会生成Mn2+。因此,在命题中应测试学生“KMnO4能氧化什么”,同时测试学生在去除杂质时是否了解所选试剂的要求。

【例1】 下列四种无色液体中,对酸性KMnO4溶液不变色的是

A.苯 B.甲苯 C.环己烯 D.乙二醇

答案:A。

【实施例2】去除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Cl2杂质,可采用以下方法

A。向溶液中滴加少量 NaOH 溶液并过滤

B。添加足够的铁粉并过滤

C。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酸性KMnO4溶液

D。将适量的Cl2倒入溶液中

答案:D。

2。从背景材料的拓展信息入手,考验信息素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提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对于彼此的相处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命题的背景材料应拓展到课本之外,让学生更加关注生存环境、健康,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化学现象以及相关的模型、图形、图表,​​获得相关的感性认识和印象,并培养运用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不仅学生不熟悉高锰酸钾的制备方法,就连大多数中学教师也不熟悉。以此为背景命题,教师应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探索和拓展现有的背景材料。

命题思路:做命题时应将KMnO4的制备方法告知学生作为参考。信息给出的方式要结合拟定类型的特点:可以直接给出关键词、图表;信息可以纳入实验步骤;也可给出流程图。以高锰酸钾的生产为背景,可以考验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以及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原理解释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实施例3] 某化学研究小组查阅资料,设计了以下步骤来制备KMnO4。

第一步:称取一定质量的KOH、MnO2、KClO3的混合物,放入反应釜中,加热熔化,并不断搅拌。反应后生成KCl和深绿色K2MnO4。

第二步:取出产物,溶解,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3K2MnO4+2CO2=2K2CO3+2KMnO4+MnO2。通过过滤除去MnO 2 并分离出KMnO 4 固体。

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 ① 在步骤 1 中熔化固体时,除了三脚架、粘土三角、铁坩埚和坩埚钳外,还需要以下仪器中的

A。玻璃棒 B. 烧杯 C. 酒精灯 D. 细铁棒

②固体熔化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几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每100g水能溶解的溶质最大值)见下表

步骤2中从溶液中分离KMnO4固体的实验操作包括

、过滤等3步。

(3)课题组用草酸钠滴定酸性高锰酸溶液,测定了粗高锰酸的纯度(质量分数)。

① 实验时需将草酸钠晶体(Na2C2O4)配成标准溶液。配制100mL 1.5mol·L-1草酸钠溶液,称取草酸钠晶体的质量为

② 除了草酸钠晶体的质量外,本实验需要收集的数据还有

答案:(1)①CD ②6KOH+KClO3+3MnO23K2MnO4+KCl+3H2O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 ① 20.1g ② 滴定过程中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和粗高锰酸钾的质量。

3。从考试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命题做到“循序渐进”

考试目标不同,学生学习水平不同,必然导致命题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在新的教学阶段,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方法尚不熟悉。如果这个时候给学生高考要求的试题,他们就做不到。这样既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学生也会失去学好化学的信心。 ;在复习阶段,如果试题只注重基本概念而较少理解和综合考核,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完成,并误认为相关内容已完全掌握。这会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并增强能力。教师的命题要根据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试题既能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水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是什么”。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而且还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试题形式应多样化,如填写、选择、实验、计算、简答等,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测试,以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避免因单一题型束缚学生的思维。培训问题。

命题思路:新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馈练习应重点关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基本概念、化合物价态升降与电子传递的关系以及氧化还原原理的基本应用。复习课中的练习不仅考验基本概念,更考验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例4】(本题适合新教师使用)某化学方程式由以下7种物质组成:KMnO4、K2SO4、H2O、H2C2O4、H2SO4、MnSO4、CO2。

(1)请将除KMnO4 以外的六种物质填入下面相应横线上,构成不平衡化学方程式。

KMnO4+

+

+

+

+

(2) 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恢复后的元素为

(3) 反应中有 1 mol 氧化剂

(填写“获得”或“损失”)

mol 电子。

(4) 请在下面相应位置填入反应物的化学式和平衡系数,并用单线电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量:

KMnO4+

+

答案:(1) H2C2O4 H2SO4 MnSO4 K2SO4 H2O CO2  (2) H2C2O4 Mn  (3) 得到 5

【例5】(本题适合复习)在实验室中,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可产生少量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如下正确说法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MnO4,发生还原反应

B。氧化性可从反应看出:Cl2>KMnO4